「建築教育」相較於在國小階段對兒童的重要性,
與在高中青少年中扮演的角色,有哪些不同之處?
喜習很幸運有機會,可以進入高中校園進行多元選修的課程,讓孩子可以在高中階段有一段完整的時間,更深入的接觸不同的專業。
其實在一開始接到高中課程邀請時,我思考了很久,不同於小學或國中的上課方式,高中會偏向技術、經驗、議題式的討論與創作,對一個即將面臨第一次可能改變人生選擇(大學科系)的青少年,他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是可以透過「建築教育」獲得的?
在接觸過一些高中學生後發現,大部分的學生對於未來的想像是狹窄、不確定或甚至有些不安的,學校生活相對安穩、平靜,卻也相對限制了讓他們閱讀不同價值的可能。
透過「建築教育」的價值,能帶給學生們的我想應該就是:
不斷的探索、感性的感受、理性分析及不帶偏見的理解,透過建築師(或創作者)的思考邏輯感受不同的世界觀;了解創作背後的動機、故事及做法,編輯自己的人生故事。
換個思考模式,換雙觀看的眼睛,看看平常不會認真閱讀的議題、想法、日常生活的瑣事或甚至是不敢觸碰的觀念,不論是正面的還是稍微負面的現象,透過不同的建築師及建築案例,和學生一起真誠的觀察、發覺、討論、紀錄,發現同一件事,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的解讀邏輯。
面對選擇,如果人生是一本書、一棟建築、一部電影或一件藝術品,
我有能力「編輯」,不怕走錯或繞遠路,就像不同建築師所設計的房子,一定會因為自己的出生、個性、從前的養分或酸甜苦辣的人生經歷,促成下一步的抉擇。就像建築物的編輯,顯現在動線的順序、經過時間的長短、光影的安排、體驗建築物時身體姿態的改變......
以攝影為媒介,假裝自己是建築師
我會如何理解、編輯空間畫面成為系列?
若有了更廣闊的眼界,更深入的理解能力,對於即將成年的學生,在面對人生接下來的任何選擇判斷時,才能有足夠的自信不慌亂、焦慮、害怕,我想這就是「建築」能帶給他們的價值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