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教學觀點 | 如何用空間創作作為傳遞知識的媒介?

Updated: May 31, 2023




____ 藉由創作 提升對環境的關注/ 傳遞永續發展 ____


⽔上建築這個主題為例,配合SDGs⽬標13「完備減緩調適⾏動,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」。

我們帶領孩⼦同探討建築與⽔的關係,從⽔上建築出現的原因到與陸地建築的差異,涵蓋著⾃然與⼈為因素如『氣候變遷、『地理環境、『建造⼯法、『產業發展、『各地⾵俗⺠情』等。

透過互動式教學,教師於課堂中與學⽣之間的對話,除了可達成知識傳授的⽬的,另⼀⽅⾯也能協助檢視學⽣的吸收狀況及理解能⼒,進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⼒、激發求知的動機。





___________ 知識⾯的吸收與引導 ___________


我們讓孩⼦除了以說的⽅式做表達外,也讓孩⼦以空間創作的⽅式去傳遞想法


為了幫助孩⼦搭建鷹架,我們選擇使⽤教具操作減少操作上帶來的阻礙

透過教具板材的操作,拼接同時考慮卡榫⽅向、正負的組合,⼀⽚⼀⽚構築出空間。


經過教具的組合操作,孩⼦對空間建構有了基本的概念,我們帶⼊單元組合式建築,單元組合的建築能體現整體建築的完整性及實現功能⿑全。以常⾒的紙張為素材,讓孩⼦透過剪、貼、黏、折等技巧,建構出空間模組,考慮著⼈在空間裡的活動。





_______ 創作的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與解決方式 _______


最後回到⽔上建築這個主題,我們藉由合作學習模式,強調學⽣通過相互之間的合作來達到學習⽬標,完成學習任務,設計⽔上社區。

透過分組討論,決定⽔上社區的空間機能配置,從「個⼈空間」、「公共空間到⽣產⼒空間」,提出設計規劃,將想法先以平⾯圖的⽅式呈現,再根據平⾯圖製作⽴體空間模型



空間模型製作承接前⾯教具操作與單元組構的練習,孩⼦以⾯狀的紙張和柱狀的紙吸管,搭建出其所設計的空間造型,並關注空間中的開⼝,透過裁切、留空等⽅式,為空間⽴⾯增添變化。

除建築體⾃⾝,建築體之外的環境也是設計中的⼀部份,配合其對應的空間機能,規劃室外空間配置,如綠地、廣場、道路等,孩⼦們須從不同⾯向來考慮,針對使⽤者需求、⽬的找到⼀個能平衡的解決⽅案。


運⽤不同顏⾊,標⽰著不同功能的空間;使⽤不同媒材,代表著不同質感的物件,我們讓孩⼦發揮創意,⼩組間彼此合作展現巧思,將平⾯設計得以轉為⽴體呈現。


在課程尾聲,我們堅持擁有分享環節,讓孩⼦分享⾃⼰的創作,沒有單⼀固定的形式與限制,⽬的是讓孩⼦能透過創作傳遞⾃⼰的想法。


我們期許孩子們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與學習到的解決⽅式,都能夠成為他們成長中的養分


Komentarze


bottom of page